4 R4 [6 L- f) q, _# y4 l( h' A" o 川岛芳子的满文名为爱新觉罗•显王于,汉名金壁辉。在时代的洪流中,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人物,即使作为叛国者被枪决,她的分量也远不能跟日伪政权中的赫赫角色相比。不过她的事迹却反复被人提及,出了传记,在海外还拍成了电影。原因可能是:一、她是个性格刚烈的女性,充满叛逆,出入一身戎装打扮,要把男人比下去;二、她出身没落皇族,有过流离坎坷的童年,在时代大潮中被命运捉弄,不像其他叛国者那样主动开门献城,她的堕落让人叹息超过让人仇视。也正是由于她那不可捉摸的性格,千变万化的模样,以致于被枪决之后,市井坊间还传说死者只是个替身,绘声绘影,仿佛川岛芳子其实已经脱身,远走天涯。 . {& U- J0 _6 O" e$ W: A: i ) d# ^+ c2 @- u 清室遗老肃清王将女儿送给日本友人养育,取日文名为川岛芳子 ; x- F* Y, t# {) k% N3 W , y3 g! ^& q5 K/ A2 P1 G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室原希望求助于袁世凯,不料袁世凯却同时向清室和革命军两边要挟,一面以历代王室覆灭遗族遭戮为由恐吓清室,另一面又以参与共和有功为由夺取民国的领导权。在几名皇室强硬派遭共和分子刺杀后,元老们终于屈服,同意民国所提供的优厚条件,让年仅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退位,结束了大清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帝制。 4 F7 Q( y Q5 k. c, W* e3 P* B
* y2 G" S+ _) \+ d' [" C4 J" G
尽管如此,清室遗老毕竟统制多年,一朝被赶下台难免愤愤不平。清王朝灭亡前任民政部尚书、镶红旗汉军都统、军谘大臣等要职的肃清王就拒绝在退位昭书上签字,仍有伺机东山再起之意。爱新觉罗•显王于就是肃清王善耆的第14个女儿,在清王朝覆亡的前5年(1906年)来到人间。 * c: b" d+ {7 B. W* ^ : l: T8 H0 ^( A! P. T& K 从过去改朝换代的历史来看,肃清王的这种心情并不足为奇。一些遗老遗臣护驾幼主远走他乡,以图他日再延帝祚,这种举动或许被新朝斥为叛逆,不过后代史家却往往诩为忠烈。满族本来是东北的游牧民族,宋朝时入侵中原,成立强大的金朝,金朝被蒙古所灭后又返回东北,明朝时再成立"后金",重新强大起来,并在明末再次入关,创立了超过历朝的帝业。因此清朝灭亡,遗族中的一些秀彦之士除了愧对开朝先祖先烈之外,必然会萌生返回祖宗之地再起风云之心。 9 ^! q/ L. T8 Q& ?6 A+ A( [, r! r
) i5 _& L& }1 U" _* w
此时,日本正加紧侵略中国的脚步,除了军事方面准备之外,也在四处物色可资利用的失意人物,作为占领中国的傀儡代表。这正是一个深深的陷阱,它为这些前朝人士提供了发泄报复的欲望,但却要协助日军用枪炮践踏祖先的土地;有表面王室形式的荣誉,实际上却卑微自弃连凡夫俗子都不如。 8 T1 B9 J1 a* x0 l# ]$ K
. H. F+ T4 j% r' t* V8 R
日本侵略东北时,其特务机关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物色及拉拢清室遗族。因为不愿生活在"共和"旗下,肃清王也开始利用日本人累积家族实力。他将6岁的女儿显王于送给日本友人川岛流速养育,取日文名为川岛芳子。川岛流速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曾担任日军的翻译,5年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川岛流速因工作关系结织了肃清王。 : d& w- W( x2 g8 K" E% t7 v, l' W" e8 b2 [+ X! s) o* l5 {
在日本,芳子受到父亲肃清王对民国仇恨意识的影响,也受到了日本军政人士有关占领中国、恢复清室的思想灌输,这些成长的教育扭曲了她的人格。而且由于青春期的芳子颇有姿色,川岛流速竟有意纳她为妾,芳子抵死反抗,此后变得狂傲不羁,常有惊世骇俗之举 ! g" l6 | N% X / r3 f, p$ V$ Q5 p- m 图片说明:在上海从事特务活动时期的川岛芳子 * o4 k' c8 Q V0 [" L: {, b/ w
2 I, {9 C8 ~# R% J8 b! t0 H 协助将溥仪的妻子婉容从天津秘密送往旅顺 + J, m/ ~( p* }( x2 I! o
`1 y4 ~' Y. l# \1 m 1927年,川岛芳子回到中国,并与同为日本扶植的满蒙独立军司令马布扎布的儿子甘珠尔扎布结婚。这次满蒙王族联姻具有一定的政治意涵,但是婚后芳子发现甘珠尔扎布胆小怕事,无力肩负复辟前朝大业,于是1930年10月,她只身前往上海,隔年就正式与丈夫仳离了。 6 d4 e2 p' ^4 P( d1 h
' Q) p& [* {% g8 F0 |1 ^ 在上海这座十里洋场的都市里,川岛芳子很快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助理武官田中隆吉同居。田中隆吉实际上是日本陆军驻上海的特务机关长,芳子开始参与情报活动,并协助策划秘密行动,其间较著名的是1931年初设计日僧滋事引发日军军事干预的"一•二八事变",以及"九•一八事变"后协助将溥仪的妻子婉容从天津秘密送往旅顺。 5 l8 a' Z6 I9 `( b
5 X+ Y U& `) G, P/ x 护送溥仪的妻子婉容要从1924年10月北方军阀冯玉祥发动政变说起。冯玉祥发动政变后一个月,新任京畿卫戍司令鹿钟麟率领大批军警将当时还住在故宫的溥仪等皇室遗族驱逐出宫,不再给予任何生活的照料——这等于撕毁了当初民国政府的承诺。 3 C0 {% k* g% p9 }: z$ Y1 ^. y* } C: J: [6 E# S
此举无疑给日军提供了一个保护清室以为日后利用的良机。溥仪和妻妾先是迁到父亲载沣的醇亲王府,不久又躲到了日本驻北京公使馆。1925年2月23日,溥仪在日本特务的安排下,乘火车潜往天津日本租界,隔天,婉容也赶往天津会合。在日本人的安排与资助之下,他们在张园和静园住了7年。 2 a o* p0 o, e( }0 r5 J. U + j i) U3 d# R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对清室遗族的长期投资终于可以回收。溥仪在日本军人与特务的护持下前往东北,恢复满洲皇帝的地位,只是与其先祖努尔哈赤不同的是——日本军人用枪口指着他的脑袋,所有的皇帝诏书都要日本军人来交办和审查。 , A) F2 j% |$ j+ s: y. p( F, N + D3 I, Z) l9 w0 L% |$ j p 溥仪去了大连之后,婉容还留在天津,尽管国民党政府无力阻挡清室遗族内渡东北,但仍然派人加强警戒。因此,同为皇室成员的川岛芳子接下任务,到静园与婉容见面,并设计将婉容送走。奥斯卡名片《末代皇帝》对这一段历史也略有描述。 4 M! g8 y; C! a' r
2 Q' P9 i% ?9 d r( p5 y) U
成为日本“安国军”的司令,却改用中国名字:金壁辉 ) X0 C m3 N( Y( S/ K9 I1 h, g* n r6 X5 ]( j2 y$ x( X" l. n0 H
伪满成立后,川岛芳子获得一个更为广大政治舞台。她与关东军军部的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等人结识,并向他们要求自己带兵。日军见她有清室血统,多少仍算是一面小旗帜,就将原张宗昌的旧部5000多人交给她,号称“安国军”。从此,川岛芳子穿上日本军官制服,腰挂日本军刀,却改用中国名字:金壁辉。 5 ?% P5 X* V3 f; P& k; b2 u + z6 {# A& C7 U2 J: x 此后,这位“安国军司令”一直使用这个名字。掌握一支军队的金壁辉,毕竟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没有日本军人绝对服从上级命令的纪律,她的行径更像中国旧式军阀,或者说是一位胡作非为、不受任何管束的皇室格格。她的手下军纪败坏,引起民愤;她本人则大摇大摆,作威作福,甚至以上级的口气干预日本宪兵队的工作。 ! g" Y* Q8 K% Y" r
[/ k! v: C7 l4 C. c: B1 H 这超越日本军部容忍的极限。尤其在对抗日活动的镇压告一段落后,日本的东北占领军对伪满内部开始偏向建立法规制度、发展经济和收揽人心的工作,为大批日本移民迁来中国东北做准备。日本开始把伪满看成自己的国土,不像侵略初期那样大肆破坏。日军准备将资源丰富的东北建设成侵略中国的基地,甚至成为未来日本大帝国的核心地带,甚至有将长春改为“新京”之举。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军自然不能容忍金壁辉的破坏。 & }$ n/ ]% x! N9 E . V% `. ~9 B3 J/ W. T$ q 1934年,日军将金壁辉逮捕,并押回日本。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壁辉又有了利用价值。她又回到中国,住在天津,仍然与日伪权贵维持往来,伪政府的人见到她多退让三分。 - ]- p1 D( i( {( K7 k
0 I, r; u3 ^" w* |
图片说明:担任“安国军司令”的金碧辉,旁边为伪满政府中的日本军官 . V" o a" \: q& R' O# ^* }
2 [& Q1 F0 A3 A1 C7 o 川岛芳子曾与“宗社党”头目巴布扎布之子,原伪兴安局蒙务科事务官,后为伪满第九军管区司令官甘珠尔扎布有过一段婚姻,后离异。图为川岛芳子又为原伪兴安省警务科属官,后为伪第十军管区参谋长正珠尔扎布(甘珠尔扎布之弟,当年28岁),拉配了一桩“国际婚姻”。女方为日本人米山莲江(21岁)。 " k. [9 {( H6 E